最新动态: 官方微博    关注微信
中国志愿者信息查询:   

最新动态
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最新动态 分享:

  

  

【AI友课堂】79讲: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及不良反应中的应用

作为肿瘤治疗专家,门诊时常常遇到患者咨询这样的问题:“我能用免疫治疗吗?”“免疫治疗期间到底能不能吃中药?”“中药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?”


2月24日,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菊勇教授应邀做客“医说肿瘤君”栏目直播间,为广大癌友分享了免疫治疗与中药治疗相结合所带来的1+1>2的效果。

在直播中王菊勇教授指出,尽管免疫治疗很火热,但也不是万能神药,也是有一定的适应症,必须在专业医护人员的综合评价下科学使用及评估。

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与免疫疗法异曲同工,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,扶助正气,减轻或改善免疫治疗后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,能够为免疫治疗保驾护航。

在直播中王菊勇教授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,为大家分享了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及不良反应中的应用。

中药治疗皮肤不良反应

免疫治疗带来的皮肤不良反应比较常见,主要表现为斑丘疹、瘙痒、苔藓样皮炎、白癜风等。中医病机将其归属于“药毒疹”范畴,认为发病主要与患者素体不足,热毒蕴结,风、热、毒、湿外达于皮肤有关。

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、燥湿止痒为主。

常用中药:合玉屏风散加减为主,采用荆芥、防风、地肤子、黄柏、大黄、苦参、金银花、紫草、马齿苋、丹皮、桃仁等。

案例分享患者许,男,70岁,于2020730日因右肺结节影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行微创手术切除,术后病理学确证为低分化腺癌,化疗5次。

20203月复发PET-CT显示右侧肺、腹部淋巴结、肝脏存在肿瘤多发转移,于上海某专科医院应用免疫治疗( PD-1 单抗Nivolumab两周

202065日,因全身散发黯红色扁平红丘疹,瘙痒明显,有搔抓痕迹,双侧手背及大腿内侧明显,呈对称分布,未见渗液及脓包,舌质红、苔薄黄,脉浮数。诊断为PD-1 抑制剂相关性皮炎。

治疗原则:扶正祛风,解毒抗癌

方药:黄芪15g、白术12g、茯苓12g、姜半夏12g、灵芝30g、防风12g、地肤子15g、黄柏9g、荆芥9g,露蜂房12g、蝉蜕12g、石见穿15g、石上柏15g、太子参15g、浙贝母12g、鸡内金6g

上药14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,150毫升每次。

二诊,见双手背及大腿内侧皮疹较前明显消退,呈黯褐色,伴脱屑,略感瘙痒。前方去荆芥、防风、露蜂房,加地龙9g,丹皮9g、马齿苋30g14剂。

三诊,皮疹及瘙痒基本消失,拟前方续用2周即停。

中药治疗胃肠道毒性

胃肠道毒性是第二大高发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,多表现为腹泻或肠道炎症,可伴有腹痛、恶心呕吐等症。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,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参与调节。

发病机制:使用PD-1单抗治疗的肺癌患者腹泻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改变、损伤肠道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相关。

中医病机认为脾虚湿盛是腹泻的基本病机,且脾虚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,肠道菌群失调。

治疗原则上以健脾利湿、扶正减毒为主。

常用中药:以六君子汤、六味地黄丸等加减,党参、淫羊藿、山药、白术、黄柏、芍药、炙甘草、大枣等。

案例分享

患者胡,女,54岁,于20216月在当地医院行胸CT示右肺上叶结节32*25mm,病理学确证为右肺腺癌,伴双肺转移。培美曲塞4疗程化疗复查胸CT右肺上叶结节增大49*48mm双肺转移灶同前,于202112月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咳嗽开始好转,但出现腹泻,每5-6次,伴乏力,恶心呕吐,食欲差,舌苔白厚腻,脉细。

中医治疗原则:扶正健脾,利湿和胃

方药:党参12g,黄芪30g、白术12g、茯苓12g、姜半夏12g、灵芝30g、柴胡9g,天龙5g、蝉蜕12g、石见穿30g、金荞麦30g、淫羊藿12g、怀山药15g、鸡血藤30g、诃子12g

上药28剂,水煎服,日1剂,分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,150毫升每次。

二诊述精神明显好转,大小便正常,纳可,舌淡苔白,脉细。前方去鸡血藤、金荞麦、天龙,加蜂房12g,海风藤15g、浙贝母12g28剂。服用完后基本上痊愈,不再腹泻。

时间:2022-03-24 13:25:02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中源科技大厦A座 邮编:100101
电话:18810297752  邮箱:aizhijiagy@163.com
备案号:京ICP备20026738号-1